成員
陳恆輝先生
藝術總監
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。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,主修導演,憑畢業作品《浮石傳》獲得校內傑出導演獎。導演作品有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、《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》、《終局》、《哈姆萊特機器》、《香港三姊妹》、《暴風雨》及《一齣如夢幻的戲劇》等,多次獲邀到中國內地、台灣及海外演出。2009年憑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獲得「第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」最佳導演獎(悲劇/正劇)及「第一屆香港小劇場獎」最佳導演獎。2013年憑《終局》獲得「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」最佳導演獎。2018年憑《香港三姊妹》提名「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」最佳導演獎(悲劇/正劇)。《香港三姊妹》於2017年的台北演出,更獲台北藝穗節佳作獎(2017 Taipei Fringe Festival “Thumbs Up” Fringe Award)。先後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(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)、兩岸小劇場藝術節、台北關渡藝術節(Kuan Du Arts Festival)及烏鎮戲劇節(Wuzhen Theatre Festival)等世界性藝術節,並與不同地域的藝術家合作。近年積極開拓國際交流項目,參與Gdansk Shakespeare Theatre online project、INLAN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、東京Crossing 舞台芸術祭等國際活動。2020-2021年受「日本演出者協會」邀請兩度主持「國際演劇交流 香港特集」網上工作坊,為日本導演、編劇及演出者分享編作劇場的導演方法。2023年憑《老婦還鄉記》獲「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」最佳導演(喜劇/鬧劇),並提名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、IATC(HK)劇評人獎2022年度導演獎。
2002 至 2020 年創作、導演及製作了十八個「教育劇場」節目,包括《理想之國「卡比利亞」》(2002年)、《月宮寶盒》(2004 年)、《以眼還眼?》(2005年)、《野孩子》(2006 年)、《罪與罰》(2006 年)、《鴉片戰爭》(2007 年)、教育劇場版《走向共和》(2008 年)、《五四運動》(2009 年)、《始皇帝的最後一夜》(2010 年)、《戲說三國》(2011 年)、《香港日佔時期》(2013 年)、《孝感動天》(2016 年)、《戲說西遊記》(2016 年)、《姬明傳》(2017 年)、 《3016》(2018 年)、《妙虛傳》(2020 年)、《夜空》(2021年)及《心之洞》(2023年)。以上作品都能夠成功地發揚布萊希特的「教育劇」理念。
早於 2001 年,已經開始編寫及出版戲劇書籍,與陳瑞如合著的作品超過二十部,其中包括《戲劇教育》(嘉昱,2001 年)及《戲劇教室》(熱文潮, 2003 年)等。
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(藝術評論、藝術教育、戲劇)。
陳瑞如女士
行政總監
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行政總監。香港少數能「藝政合一」的戲劇藝術家,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,主修表演。獲英國伯明翰中央英格蘭大學教育戲劇碩士學位。策劃項目包括戲劇演出、教育劇場、跨地域合創計劃等等。編撰以戲劇教育/劇場藝術為主題的書籍超過二十部。2009年憑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於「第一屆香港小劇場獎」榮獲最佳女主角獎。2023年憑《老婦還鄉記》獲「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」最佳女主角(喜劇/鬧劇)。
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(藝術教育、藝術行政、戲劇)。
2003年成立愛麗絲劇場實驗室(前身為1998年成立的愛麗絲教育工作室),專注劇場演出之餘,亦分別為本港的學前、小學、中學及大學機構設計、編寫、開設及任教富先導性質的戲劇課,同時擔任戲劇師資培訓班導師和進行戲劇教學視導的工作。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組顧問、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教育獎(非學校組)評審。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(藝術教育、戲劇)。與陳恆輝合著以戲劇教育/教育劇場為主題的戲劇書籍,出版作品超過二十部。
張馨芳女士
節目經理
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節目經理。畢業於嶺南大學翻譯系。
近期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製作:《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》、《安東尼亞陶的一生》、《老婦還鄉記》(首演及重演)、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、《一齣如夢幻的戲劇》、《暴風雨》、《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》(2019版)、《平庸的邪惡》(首演及台北演出)、《後戲劇讀》、《香港三姊妹》(重演)、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(2017版演出)。
曾統籌教育劇場《姬明傳》(2017年)、《3016》(2018 年)、《妙虛傳》(2020年)、《夜空》(2021年)及《心之洞》(2023年)。曾為「嶺南劇社」成員,處理劇社話劇隊行政工作及台前演出,為嶺南劇社多項製作擔任舞台佈景及道具組和演員。
李俊瑩女士
教育主任
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教育主任。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系。作品包括詩《軟鐘》、《童年》刊登於《大頭菜文藝月刊》,短篇小說《仨城》刊登於《字花》及 The Mockingbird 刊登於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「小故事發送機」。
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教育劇場《妙虛傳》(2020年)、《夜空》(2021年)及《心之洞》(2023年)的製作。
近期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製作:《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》、《安東尼亞陶的一生》、《老婦還鄉記》(首演及重演)、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、《一齣如夢幻的戲劇》、《暴風雨》及《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》(2019版)。
劉建均先生
宣傳主任
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宣傳主任(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)。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(主修電影編劇,學士學位)、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(主修電影研究,碩士學位),現為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宣傳主任、電影工作者、電影評論人。他曾經參與東京國際電影節學生觀摩團(亞洲電影大獎學院2018 年舉辦)、國際電影製作學院工作坊(珍.甘比茵擔任導師)。短片《永無止盡》榮獲第 7 屆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影音製作——戲劇組優異獎,此外畢業作品之一《輪椅殺手》則榮獲第 4 屆平地學生電影節藝術探索獎(編劇|剪接|演出)。
近期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製作:《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》。
謝文俊先生
節目統籌
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節目統籌。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系。
近期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製作:《他美得尤其像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》、《安東尼亞陶的一生》、《老婦還鄉記》(首演及重演)、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、《一齣如夢幻的戲劇》、《暴風雨》、《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》(2019版)、《平庸的邪惡》(首演及台北演出)、《後戲劇讀》、《香港三姊妹》(首演、重演、愛丁堡及台北演出)、《卡夫卡的七個箱子》(台北及2017版演出)、《哈姆萊特機器》(首演及烏鎮演出)、《四情旅店》〈三生三世〉(台北及北京演出)、《終局》(重演及上海演出)、《十方一念》(上海、台北及北京演出)、《卡夫卡片語》、《卡夫卡的女人們X蝶戀花》。
曾統籌教育劇場《姬明傳》(2017年)、《3016》(2018 年)、《妙虛傳》(2020年)、《夜空》(2021年)及《心之洞》(2023年)。曾為「科大劇社」幹事會成員,處理劇社話劇隊行政工作,為科大劇社及陶戲多項製作擔任舞台監督。